2019-10-17 | 作者: | 来源:广州日报
摘要:据广州日报10月16日报道,在离茂名高州市西北方向近60公里的山区,有一条山地多,耕地少,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.2亩的村庄,名叫古塘村。古塘村是有扶贫任务的分散贫困村,全村贫困户共39户77人,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。村民张广庆不仅贫困,还曾因车祸残疾,丧失劳动能力20年;不过,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,张广庆不仅脱贫了,还成了脱贫带头人。
图为张广庆
据广州日报10月16日报道,在离茂名高州市西北方向近60公里的山区,有一条山地多,耕地少,人均耕地面积不到0.2亩的村庄,名叫古塘村。古塘村是有扶贫任务的分散贫困村,全村贫困户共39户77人,人均年收入不到4000元。村民张广庆不仅贫困,还曾因车祸残疾,丧失劳动能力20年;不过,在精准扶贫的政策下,张广庆不仅脱贫了,还成了脱贫带头人。
身残志坚:学知识,树自信,贫困户成养殖大户
1993年,在深圳打工的张广庆当时年仅19岁,却意外遭遇了一次严重的交通事故。“医生说,我昏迷了近一个月,醒来什么也不记得了,手脚也不能动弹。”张广庆回忆,苏醒不久,他便回家休养,但这一休养就是20年,其间无法从事任何劳动,全靠家人照顾。直到2012年,张广庆才慢慢恢复劳动能力,并在亲友的支持下,在家门口开辟了几块田地,勉强糊口。
平山镇古塘村是南方电网广东茂名高州供电局的定点扶贫村。扶贫干部梁明回忆说:“我们第一次来到张广庆家时,没想到困难这么大,当时我们意识到,扶贫不仅仅是物质资助,还有精神上的支持。”
“把一亩农田改造成百香果园,每年亩产值多2000元,收益提高200%。”梁明第一次给张广庆讲解百香果产业的效益时,张广庆并不接受。“要我把熟悉的稻田改种百香果,我感觉做不来。”曾经生活的起落给了张广庆沉重的打击,他不愿意再冒险。为了让张广庆对扶贫脱贫树立起信心,梁明三天两头就来到古塘村,跟张广庆拉拉家常。看到其他贫困户的改变,张广庆决定试一试。
很快,扶贫组就帮助张广庆制定了脱贫计划。张广庆的第一个扶贫项目——100平方米的鱼塘很快便建设完成了。完工那天,梁明带着700尾鱼苗,和张广庆一同把鱼苗倒进了鱼塘里。之后,张广庆第二口鱼塘完工,他成了村里最大的凼仔鱼养殖户,还有百香果园、益智子园相继建立起来。
在扶贫组的帮助下,张广庆对脱贫的信心越来越足,他开始努力学习农业技术,了解农产品市场,甚至自己制定了脱贫计划。2017年5月,在扶贫组的支持下,张广庆又种起了沙姜。2018年,张广庆的沙姜一亩年产值5000多元,比百香果亩产值还要高2000多元。
脱贫有方:从贫困户摇身变村主任
随着收入提高,农业技能增长,张广庆空余时间总喜欢走进乡间,看到哪家田地需要人帮忙,他就主动帮忙,还为村民普及农业技能,推广高产农产品,乐此不疲。“国家帮我脱贫,让我学会了技术,我也希望能帮助村里人。”对于张广庆来说,帮助村民做点事是自然而然的事情。
“广庆他能干又热心肠!我们都相信他。”古塘水埓底村村民老李说。2018年10月,张广庆在古塘水埓底村的投票选举中,当选成为古塘水埓底村的村委会主任。
当了村委会主任后,为了给村民带来更好的收益,张广庆坚持继续学习。如今,张广庆又开始带领村民钻研养蜂技术,准备开拓养蜂产业。“跟我当初见到他的时候完全不一样,当时还需要村民资助,需要我们扶贫,现在他已经成了村里的养鱼大户、技术强人,踌躇满志,要带领村民一起奔小康呢。”梁明说。
“以后我要努力去把自己的农地经营好,帮助更多的人。”说起未来的打算,张广庆露出了灿烂的笑容……